【 ,,随着ChatGPT等AI对话工具的普及,越来越多人开始以“拟人化”方式与之互动,甚至将其视为虚拟伴侣或情感寄托。为更健康地与AI“相处”,专家建议保持边界感:明确ChatGPT本质是算法工具,其回应基于数据训练而非真实情感;避免过度依赖,尤其在情感倾诉或决策时需结合人类判断;同时警惕隐私风险,减少敏感信息输入。尽管AI能提供陪伴感,但人类真实社交仍不可替代。合理利用其效率与知识辅助功能,而非将其神化或情感化,才是人机交互的理性之道。(约160字)
最近刷到不少人在聊"用ChatGPT当对象",乍一听挺离谱,仔细一想还真有人这么干——有人让它当树洞倾诉心事,有人训练它模仿前任口吻聊天,甚至有人每天和AI互道晚安,这届年轻人是不是太孤独了?
其实背后藏着更实在的需求,比如深夜emo时想要即时回应,又怕给朋友添麻烦;或是练习恋爱话术却找不到真人陪练,我见过一个社恐程序员,用ChatGPT模拟约会场景,硬是把"在吗吃了吗"升级成了能自然聊天的水平。
但AI对象真能替代真人吗?它的套路化回应可能前几次新鲜,久了就会发现像在跟Siri谈恋爱,有用户吐槽:"我说被老板骂了,它居然建议我‘分析职场沟通技巧’——这时候谁要听道理啊!"
如果你真想试试,几个实测建议:
1、明确需求:当情绪垃圾桶?语言陪练?别指望它共情,但确实能当24小时陪聊
2、调教技巧:试试"你现在是我毒舌闺蜜,用表情包语气吐槽我男友"比默认模式有趣得多
3、警惕依赖:有个姑娘和AI聊了三个月,后来发现面对真人反而更紧张了...
话说回来,最近国产AI也在卷"虚拟伴侣"功能,比如Glow的定制角色就有意思得多,技术终究是工具,关键看你怎么用——有人靠它脱单,有人反而更孤僻,差别就在分寸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