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atGPT的爆火带动了背后公司股价的飙升,但普通人能否从中分一杯羹仍存疑问。投资者可通过二级市场买入相关股票或基金,但需警惕短期炒作风险;普通人更现实的参与方式或许是利用ChatGPT提升工作效率或开发衍生应用,如内容创作、编程辅助等。围绕AI技术的培训、咨询等服务也催生新商机。不过,技术迭代迅速,红利窗口可能转瞬即逝,盲目跟风易成"韭菜"。建议普通人结合自身技能谨慎布局,而非单纯投机。
本文目录导读:
最近科技圈最火的话题,除了AI就是ChatGPT的股价了,从OpenAI推出GPT-4开始,微软、英伟达这些相关公司的股票就跟坐火箭似的往上蹿,但问题是:这股热潮是真金白银,还是泡沫?普通人现在冲进去,到底是捡钱还是接盘?
1. ChatGPT带火了谁?
先说个冷知识:ChatGPT自己没上市,但它把周围一群公司都送上了天,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微软——毕竟OpenAI的大金主就是它,自从微软把GPT技术整合进Bing和Office,股价两年涨了快60%。
另一个躺赢的是英伟达,AI训练全靠它的GPU,现在全球科技公司都在抢它的芯片,导致股价一年翻了三倍,甚至有人开玩笑说:“买英伟达股票比买比特币还稳。”
但问题来了:这些巨头已经涨到高位,现在入场风险多大?
**2. 小散能分一杯羹吗?
如果你没赶上微软、英伟达的早班车,现在还有机会吗?答案是:有,但得挑对路子。
① 间接投资AI产业链
比如云计算公司(亚马逊AWS、谷歌云)、芯片设备商(ASML),甚至电力公司(AI数据中心耗电量惊人),这些领域还没被炒得太高,但长期看肯定吃香。
② 警惕“伪AI概念股”
最近不少公司蹭热点,宣布“接入ChatGPT”就能股价暴涨,但仔细看财报,很多连AI业务收入都没有,比如某教育公司号称要用GPT改造课程,结果半年后项目黄了,股价跌回原形。
③ 普通人更该关注“AI工具”
与其纠结股票,不如想想怎么用ChatGPT赚钱,比如有人靠AI写小红书文案接单,月入2万+;外贸公司用GPT写邮件,效率翻倍,工具用好了,比炒股更实在。
**3. 现在入场会不会太晚?
参考历史,新技术泡沫往往分三阶段:
狂热期(比如现在的AI)
泡沫破裂(部分公司倒闭,股价腰斩)
成熟期(活下来的巨头通吃市场)
眼下AI显然还在第一阶段,但别忘了,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,亚马逊股价也曾跌去90%,后来呢?熬过来的都赚翻了,所以关键不是“买不买”,而是“拿不拿得住”。
**4. 普通人该怎么操作?
别All in:拿闲钱投资,就算亏了也不影响生活。
定投代替梭哈:每月固定买点ETF(比如纳斯达克100),平滑风险。
关注落地应用:谁真用AI赚到钱了(比如Adobe靠AI修图功能多卖30%会员),谁就是潜力股。
ChatGPT带动的这波行情,短期肯定有泡沫,但长期看AI改变世界的趋势不会变,与其天天盯股价,不如想想:AI时代,你的工作会不会被取代?怎么用它提升自己?